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 > 不开玩笑,打断孩子,真能让他对学习上瘾! 正文

不开玩笑,打断孩子,真能让他对学习上瘾!

2025-04-05 07:28:27 来源:时事热点网 作者:流云 点击:3996次

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,当好妈妈,更当好自己~  期末就在眼前,好多家长陪读陪得叫苦不迭——娃一到学习就犯困,一玩起来半夜都不肯睡,问我,为啥娃就不爱学习,有可能让孩子对学习,像玩手机一样“上瘾”吗?  先不说孩子,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对学习的第一反应,是不是都是,好累啊,好难啊,太枯燥了,前读后忘啊! 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都记不得自己当年学习的细节,但那种感觉还是那么清晰确定。  这其实验证了心理学的峰终定律,决定我们对于“学习”的体验,就是峰值和终值。 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曾提出: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:峰值和终值。  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,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,一定是能记得住的。(峰值)  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。(终值)  把这个定律应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,就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。    1、不在体验最差的时候结束  日常陪伴孩子学习,大家都是什么时候,让孩子停下来歇一歇的?我猜,大部分情况下,都是父母气得快“心梗”了,孩子也是沮丧愤怒边缘了。  回到“终峰定律”,这就是孩子对于学习的“终值”体验了。  那么如果长此以往,每次学习结束的时候,都是这样的体验,这个孩子肯定不会喜欢学习的啊。  反过来解释,为啥娃就是爱看视频爱玩游戏呢?因为每次那个体验的终值都是在“意犹未尽”的时候,被我们大人粗暴打断的。  因此,我的策略就是,每次小D做自己擅长的作业,玩自己喜欢的玩具,得心应手、自信满满的时候,我不再“趁胜追击”,而是“主动停下”。  大脑对于“不满足”有着本能的向往,而我们人为地在学习感受最好的时候停下来,就相当于故意不满足大脑。  那么慢慢地,大脑就会本能对于学习这件事产生向往。  所以,划重点,终值不是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反而是刚刚过了高潮的时候,让大脑留下对这个体验最棒的印象。  2、避免持续的艰难学习  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问,可是孩子的学习,也不能总学自己擅长的吧,总需要啃难啃的科目吧?  对的,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,这就更需要父母的一定策略性引导了。  孩子每天回家做作业的时候,可以先过一遍她今天的内容,心里大概有谱,哪些会是自己孩子喜欢的,哪些会是她容易畏难的。  然后结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、专注力时间长度来穿插着安排。  比如,小D 7岁了,脾气容易急,遇到自己做起来困难的事情,最长可以“容忍”时间是40分钟,之后就容易出现崩溃现象。  这是根据她之前的情况总结的,以前我总是在她出现崩溃后,开始采取补救措施。比如共情、鼓励、搭脚手架法帮助她一起完成等等。  而现在,我开始有意识地“防患未然”,做到25/30分钟时,我就主动提议,这项内容我们先“暂停”,先做一会她擅长和喜欢的任务。  这样难易穿插,她也就没觉得那么辛苦,反而整体效率就提高了。  再划一条重点,峰值时多扩大正面体验,提前预防负面体验,做好来回替换,帮助整体平均峰值体验都是积极正向的。  3、积累体验,创造想象  当我们开始使用“峰终定律”后,我们就会慢慢累积很多点滴的正面体验。  就拿我做这个公号来说。虽然输出输入很辛苦,每天也在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。  但那些高光时刻,我都会记得,你们的留言,写完一篇自己觉得很好的文章的感受,把难懂的知识解释清楚的爽,等等。  这种感觉,反复体验,就会变成一部分的情绪记忆。  我每次遇到自己畏难的时候,我就会调出这些高光时刻的感受。  想象得越具体越好,然后睁开眼的那刹那,我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勇气,然后告诉自己,我可以试试看的!  当然,做这件事的前提是,我们已经累积了很多个“峰终值”的高光体验。我现在正在慢慢引导小D去想象这样的画面,比口头鼓励效果好得多。    记得读书时,我每次都不解,班级里的学霸为什么那么牛。而且“气人”的是,他们还都会回答说,啊,学习很好玩啊。  后来,我因为这个公号让你们认识了,也会收到很多提问,你这么自律活得不辛苦吗?而我的回答似乎也挺“气人”,啊,我没觉得很苦啊。  当时只是真心谈感受,现在突然就豁然开朗了。  并不是只有娱乐才能“乐在其中”,学习也可以的。但在学会“享受”学习之前,我们需要运用一点策略,来“骗骗”大脑这个小傻瓜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